作者:李源健
闡述:
芒種是節(jié)氣,日記是我觀察生活的一種方式。
初到桐鄉(xiāng),前有芒種,后有端午,繞過那些城市地標和高樓大廈,我總能看到26℃下人們勞作、交談、做買賣的身影,平淡中滋生出有意味的瞬間。這里的村與村分不清交界,村口沒有牌樓,只能偶爾聽到幾聲稀疏的雞叫。去運河沿岸的碼頭,要穿過好幾座小橋,橋下有時會游過一群鴨。還有一種城市的“體感溫度”,這個地方和我的家鄉(xiāng)還是不太一樣,我需要試著去接近人,身份上需要試著去認同,相機有時候又拉遠了人和人的距離。他們不愛被拍照,覺得打牌、賣菜是不值得被拍的,還特意囑咐我更應該去拍些體現(xiàn)社會發(fā)展變化的、光鮮亮麗的風景。我想,你們就是風景。
臨行前偶然看到一段1995年的街頭采訪,記者提問:“您認為中國在21世紀會是什么樣子的?”被采訪的有女學生,有退休的大爺,有上班族等,他們說:“我想21世紀的中國啊,吃的玩的穿的交通啊都會改善很多?!薄拔蚁胗捎谖覀兊拈_放政策,我們國家的商品會走向社會,走向世界,人也走向世界,跟上世界潮流的發(fā)展,一定會成為世界一流強大的國家。”被采訪的人渾身充滿朝氣,從他們的談吐可以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活力。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,也是一代人的象征。直至今日我才逐漸明白這類影像的意義所在。按下快門的瞬間,如果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,那不妨先行動起來,等放一放再看。
舉報 收藏 點贊
我要評論